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北京业主的网上家园 北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小区业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人如何花我们的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00:18: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志清 于 2011-8-13 00:27 编辑

最近有两条热闻,
一条是美国债务危机,以及后续的标普调低美债评级导致全球股市震荡;
另一条是中国7月份CPI同比上涨6.5%创37个月新高,以及后续的有人算出10万块钱存银行一年亏5900元。

这两条热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着深刻的联系。看不到这个联系,对这些热闻的理解就未免肤浅。
请见下图(财富转移路线图)

想把复杂的中美间财富转移用一个图展示出来,实在太难,下面这个图只是勉为其难,略去了边角,只抓主干。如果有人阅读过边栏的汇率系列专题,想必已经知道了这幅图表达的意思,这里再做个概述:
中国央行有两个池子,一个装人民币,一个装美元。装人民币的池子是空的,因为流进去的人民币基本都用来买美元了,买来的美元放到美元池子,形成外汇储备(截止今年6月外汇折合22.6万亿人民币)。人民币池子里流进去的钱,有两个来源,其一是主要通过提取存款准备金的手段,把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划到这个池子里,这是明借钱,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显示截止今年6月提取的存款准备金就有20.3万亿之巨;其二是人民币发行——也就是印钞,因为印钞会使货币贬值——也就是通胀,所以相当于向所有人民币持有者(当然主要就是中国人)暗借钱,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显示截止今年6月暗借的这笔钱有4.9万亿
到这里有人要问了,为什么图中明借的那条线是虚线呢?这要从央行某副行长的话说起。他说:外汇储备不是通胀的原因,因为买外汇的钱主要不是印钞印出来的,而是用了存款准备金,所以我们没有因为购汇多印票子。这段话本身就自相矛盾,既然是“准备金”,怎么能花出去呢;花出去的,还能叫“准备金”吗?央行之所以敢把准备金花出去,还不是因为它有印钞机?所以把准备金花出去,必然相当于用印钞机造了一个等额的准备金库,归根结底,那流进人民币池子的钱,还是从货币发行那里来的。也就是说货币发行的实际数字是4.9+20.3=25.2万亿。这么巨额的货币推向市场,就是近年来中国物价上涨的根源(这里的物价指的是物价总水平而不是CPI,导语中根据CPI算出来的5900元不准确)。
这笔巨款,主要是通过购买美元的形式推向市场的。由于央行以6个多人民币的高价收购1个美元,所以美元从中国出口商和在华外商那里一股脑儿流向央行,形成外储。外储要购买美国国债,也就是借给美国政府,才能保值(美国肯定不赖帐,标普调低美债评级没道理)和增值(吃利息)。美国政府同时也和美联储借钱,美联储就发行美元借给它,发行美元相当于和所有美元持有者暗借钱,其原理和中国央行通过人民币发行向人民币持有者暗借钱完全一样。就这样,中国的大部分外储就被明着暗着借走了。
美国政府借到这些钱之后,就以福利的形式输送给美国人了。美国人拿其中的一些从中国出口商那里买了“中国制造”,或者拿到中国投资。
整个流程的实质就是赵本山春晚小品那就话“美国人向咱借钱”,只不过赵本山把这当作骄傲实在是愚蠢至极。
由于美国人可以和中国人借钱花,所以美国人就始终振作不起来,好吃懒做。这种好吃懒做把借来的钱耗费的差不多时,就爆发了什么次贷危机、三大汽车厂危机、债务危机之类的,然后美国就展开新一轮借钱来平息这些危机。所以美债虽然没问题,但美国人确实有问题,标普调低美债评级,是错把后者的问题反映到前者身上,而股市震荡,其实就是对美国人(其实欧洲人也有同样的问题)的担忧。
美国人拿着中国人的钱花天酒地,中国人却在高涨的物价面前怨声载道,看起来美国人真是无耻。但是美国人要是知耻了,还有大把的中国人和人家急。
君不见:
1、当美国人要求人民币升值(也就是要求中国央行不要再高价收美元)时,大多数中国人骂美国佬狼子野心;
2、2008年金融危机,当美国人有所收敛降低消费“中国制造”时,中国朝野急得上窜下跳。
当然美国人也有真无耻的地方,就是通过美联储发行货币来暗算其它国家的美元持有者,但是对此进行道德谴责有什么用,美国人不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不往他怀里钻才是出路。
只有中国央行停止高价收购美元,让美元留在市场里,才能停止这种穷帮富的游戏,那时候,或许一个美元只能卖3个人民币的价格。如此一来,中国央行的外汇就算全部卖出,换回来的人民币也远远还不上暗借的那些钱,可见暗借其实就是“拿”,赵本山的话该改成“美国人向咱拿钱”,或者“美国人花咱的钱”。
要之,想知道为什么10万块钱在银行存一年反而亏了不少吗?因为被美国人花了。这才是真正的危机,跟着那个有名无实的债务危机瞎起哄什么。

转移图.png (15.08 KB, 下载次数: 60)

转移图.pn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00:22:3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CPI再创新高 负利率怎么解决?

美国信用评级降了,全球股市大跌,中国CPI再创新高……

裹挟于国际大形势之下,中国经济自然不能独善其身,过高的外汇储备、受制于人的美债、难获解决的通胀压力,一时间种种问题扑面而来。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还有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巨大的外汇储备能不能普惠于民?储蓄利率能否再提?遏制通胀还有何良策?

[提问1]

外汇储备能不能分分?

作为美国最大的“债主”,中国持有1.16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并且增长速度惊人:不到十年增加了10倍以上。人们难免有疑惑,甚至还发出了这样的抱怨:与其买这么不靠谱的美国国债,还不如给大家发了改善生活呢!然而,不少经济学者却直言:外汇储备和普通人没有关系。我们的外汇储备怎么会与我们无关呢?

“外汇储备并不是财政盈余,是央行用人民币从国民和企业手里换来的”

王福重(中央财经大学政府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为什么说外汇储备和普通国民没有直接关系?大家先要了解外汇储备是怎么来的。外汇储备并不是财政盈余,而是央行用人民币从国民和企业手里换来的。

企业和个人在获取外汇之后,从银行兑换人民币,实际上就是央行用人民币购买了你手里的外汇,这些外汇就是央行的资产了。用美元来说就是你把美元给了央行,央行给了你人民币,央行拿到美元之后,就对美国的商品和劳务有了要求权;而你得到了人民币,就对国内的商品和劳务有了要求权。

至于对美国会还不起债的担心,其实有点儿多余。中国偿还债务,没办法用人民币还,而需要用美元,你没有美元,就要用商品去换,所以可能还不起;但美国不需要,说白了,他印钞票给你就行了。美国之所以这么严肃,因为这是他的国家信誉问题。负责任的投资者和国际机构都没有“美国还不起债”的说法。

[提问2]

巨额外汇储备怎么办?

按照2011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已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傲居全球之首。如果这个数字不好理解,那我们可以将其换算成黄金或者石油。假设将外汇储备全部兑换成黄金,按照近日价格,可以购得5万吨,是目前我国国家黄金储备的50倍;如果用这笔钱购入石油,同样是个天文数字,按近日国际原油价格,3万亿美元可以购得约370亿桶原油。 不过,这样的买卖只能想象,将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投入大宗商品市场,势必引发价格的巨大提升。

那么,我们该拿巨额外汇储备怎么办?

“买美国国债,就是穷人在借给富人钱,但是今后恐怕还得买”

王福重:外汇储备的问题表面上是贸易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经济结构的问题。顺差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贸易顺差,另一个是资本的净流入。我们现在是双顺差,而这两种顺差流入的外汇都要换成人民币,也就成了央行的外汇储备。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我们贸易顺差得到的美元,买了美国国债,这些美元又回到了美国,美国又拿着这些钱到中国来投资。美国国债的利率只有3%,而美国人在中国投资的获利就不止3%了。所以,形象地说就是穷人在借给富人钱。

贸易需要的是平衡,略有盈余就可以了,一般来说,能满足3到6个月的进口就够了。顺差不一定占便宜,逆差也不一定吃亏。比如说美国,他给你一张纸(美元),你给他一件东西;他逆差,有一堆东西,你顺差,落一堆纸。我们现在的外汇储备不是一般的大。

虽然美国国债被降级,但是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外汇储备以后还得继续购买美国国债。首先,美元资产仍然是目前最安全的投资品种。美国国债仍然是全球所有投资品评级和定价的基础,任何一种投资品的评级都是以美元为基准,或者说是假定美国国债是无风险的,在此基础上对其他投资品的风险进行评估。

第二,美国国债的规模非常大,品种很多。也就是说,这个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足够,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都非常大,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庞大的规模支撑,任何市场都是不可能承受的。比如我们不可能去买黄金或者买石油,这样的话,一下子就把这些东西炒上天了,而且这些东西的供应本身也没那么多。

其实说到底,现在美国的经济、科技、创新能力等等仍然是全球首位。美元也好、欧元也好、人民币也好,背后都是国家信誉。

[提问3]

负利率怎么解决?

日渐提高的CPI数据,刺激着中国老百姓的神经。7月份6.5%的CPI,比之3.5%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孰高孰低一眼便知。然而在苦等加息多月之后,人们却等来了美国评级下调抑制加息的消息。

由于国际环境日益恶化,中国再次被视为避风港,如果此时加息,很有可能引来更多热钱入境,引发另一轮通胀。然而负利率已成事实,老百姓日渐缩水的钱袋子,与可能来到的新一轮通胀,如何权衡?

“发行与CPI数据挂钩的债券产品,一定很吸引人”

张卓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其实美国信用评级下调是必然的,很长时间以前就被预测到的,因此是否能真的产生巨大影响还很难说。

信用评级的下调,对于中国来说,还是老百姓的钱袋子问题。现在老百姓把存款当做一个吃亏的事,有点钱就想着买房、买黄金、买股票基金,就想着去投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那我们的利率就应该是正的,如果长期负利率状态,就会引导老百姓去投机,这显然是错误的。

这个月的CPI数据是6.5%,估计今年全年的平均会在5%左右,四季度才有可能降到5%以下。现在有一种说法,说CPI高是短期的,我看这种说法不对,CPI的高涨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维持在3%至4%这个区间,至少要两三年的时间。因为超发的货币我们消化不了,这就是前两年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

那怎么办?解决负利率问题还是最主要的手段,最近香港发行了与通胀挂钩的债券,反响非常好,买方卖方都很满意。我看我们也可以发行与CPI数据挂钩的债券产品,一定很吸引人。

在这个时候上调利率,确实需要更多的衡量,比如热钱是否会涌入,再次推高通货膨胀,不过任何一个政策,都不可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00:23:51 | 只看该作者
央行副行长: 治通胀要用"中药"药方

易纲称“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刻不容缓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昨天,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24次CMRC朗润预测报告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表示,到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累计为2.85万亿美元,中国央行抛出了近20万亿元人民币来对冲。

易纲认为,“贸易顺差过大是通胀的源头”,应该用多种手段渐进式治理通胀。

“贸易顺差过大是通胀源头”

易纲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刻不容缓,但减顺差不是压出口,重点是增加进口。

“贸易顺差过大是通胀的源头。”他分析说,经常项目或贸易顺差过大,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央行必须购回美元,从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较多的货币推高了通货膨胀,进而物价上涨。

“奖出限入”老思路要改变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写入官方文件多年,但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依然没有明显改变。易纲认为,“十二五”期间,原有的工作思路需要改变。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汇储备少,便采用“奖出限入”政策。目前,很多地方政府仍然鼓励创汇,但创汇已经使国际收支极不平衡。

他指出,当前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主要矛盾已由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他还指出,外汇储备投资实物能力很有限,“铁矿石和石油越卖越贵,黄金市场容量小,兼并收购敏感,租用土地难度大。”

去年355亿美元热钱入中国

易纲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目的是为结构调整赢得时间。中国做到了渐进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用大规模对冲收回流动性,保持了物价的基本稳定。当前采取一系列人民币汇率渐进式变革虽然有效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但问题并未解决。

易纲认为,1994-2002年,中国热钱在流出,流出最严重的一年是在1998年。热钱的净流入是发生在2003年-2010年。他指出,据测算,十年来境外流入中国的热钱2890亿美元,2010年为355亿美元,其实热钱流入并不高,不用过分紧张。

■ 支招

“治通胀应用‘中药’药方”

易纲分析,当前于中国不利的“怪圈”是:美国开动机器印制钞票,用于购买中国商品;大量美元流入我国,人民银行购汇,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储备投资美国资产,投资经营和保值增值难度越来越大;零利率意味着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很低。易纲表示,战略上要想办法跳出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变被动为主动。

他称,应对当前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治理通胀应采取宏观经济手段、法律和行政手段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要采用“一服中药”的方式渐进进行,而坚决避免采取极端的手段应对当前面临的通胀。

易纲认为,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是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关键,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力争在2011年做到:内需扩大一点,对外需求依赖减少一点;工资和社保提高一点;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推进一点;资本项目对外直接投资放宽一点,更方便一点;汇率弹性增加一点;物价涨一点;顺差缩小一点;增长速度放慢一点,质量提高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1192595503|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后网 ( 京ICP备12001442号  

GMT+8, 2024-12-22 09:32 , Processed in 0.19063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