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自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来,装配式建筑发展迅猛,正在掀起一场建造方式的行业革命。 记者注意到,作为住建部11月公布的全国首批30个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之一,北京率先以保障房作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突破口,目前已有项目落地建成。同时,北京市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了装配式建筑的具体发展目标——到2018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2020年这一目标为30%。 以保障房为装配式建筑突破口
住建部印发的《“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显示,按照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15%~20%的要求测算,2020年装配式建筑面积有望超过8亿平方米,以每平方米2500元测算,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作为首批入选的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北京装配式建筑的实施从保障房入手。今年2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率先将新纳入保障房建设计划的项目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 国泰君安证券表示,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名单公布再次印证政策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视,装配式布局将再上风口。 上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北京市装配式建筑的具体发展目标,到2018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基本形成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和技术保障体系;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推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生产规模化企业,具有现代装配建造水平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 此外,北京市明确有四类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第一类是新纳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项目;第二类是新立项政府**的新建建筑;第三类是以招拍挂方式取得北京市城六区和通州区地上建筑规模5万平方米(含)以上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第四类是在其他区取得地上建筑规模10万平方米(含)以上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 目前,北京市保障房实施全装配式建筑已有落地,其中通州马驹桥公租房项目就是已建成的北京市最大规模的装配式住宅小区,也是国内**全部住宅均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加装配式装修的保障房小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北京市住建委了解到,截至2017年11月底,北京市在土地招拍挂环节落实装配式建筑项目约755万平方米,占总出让面积的74%;保障性住房实施装配式建筑约306万平方米。 成本增加初期仍需政策鼓励 目前,在北京已有多家房企试点发展装配式建筑。其中,长阳天地、金域华府等商品房项目均主动采用了装配式工艺进行施工,装配式建筑已在北京的众多住宅小区应用起来。 和昌集团董事长武磊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越来越多的城市要求这种装配式施工工艺,包括穿插提效、绿色建筑。这是未来行业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原因,不管是对环保还是节能减排、提高效率等,都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升级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房地产行业不可能置身事外。 以北京万科为例,自2007年试点发展装配式建筑以来,截至8月份,主流产品全面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共计约300万平方米,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项目9个,建筑面积共计37.4万平方米。2016年,北京万科确定海淀永丰项目100%实施装配式建筑,今年,翡翠长安和通州两个项目也将采用装配式住宅。 值得注意的是,装配式建筑节能减排的同时,意味着企业需要在加工生产、运输等环节增加不小的成本。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坦言,现在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至少500元/平方米,这也意味着资源的消耗。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造成装配式建筑成本提高的原因有三:首先装配式建筑未形成大规模生产,规模效益无法体现;其次,工业化生产产品需缴纳17%的增值税,增加了生产成本;第三,建设管理体制也造成了部分成本增加。 武磊分析认为,现在做装配式建筑需要额外付出成本,对于大公司来说能够承担,而对于中型房企来说会是不小的负担。如果政府能够针对装配式建筑出台一些补贴性和支持性的政策,相信许多中小企业也会尝试。 为支持和鼓励企业发展装配式建筑,北京明确对采用装配式建筑的企业给予一定的面积奖励以及财政奖励,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在办理房屋预售时,可不受项目建设进度要求的限制等。 对于企业来说,实践装配式建筑还需很长一段路。正如田明所言,国内建筑业现阶段仍然是一砖一瓦水泥抹灰现场施工,装配式建筑则是将阳台、楼板、窗框等在工厂预制好,运输到工地现场吊装,这意味着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构件面临合理运输半径问题,因此,装配式建筑应该是循序渐进成体系地推,不能一蹴而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