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微信公众号:老北京城
东风市场是1966年——1988的产物。1969年《人民日报》曾报道说;“东风市场在王府井大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风市场的兴建和繁荣带动了王府井商业大街的兴建和繁荣。这里的营业大厅里,各色各样的日用工业品、食品,丰富多彩,这里的顾客一直川流不息,显得格外繁荣兴旺……。”今天小编就跟您说说东风市场鲜为人知的那些事。
东风市场的由来: 东风市场原名东安市场。1966年爆发“文革”,1967年东安市场全场扩建, 1968年改制成为国营企业。1969年竣工后重张开业,东安市场改名为东风市场。成为北京一所大型综合商场,经营面积27000平方米,超过百货大楼,有北门、西门、中门和南门四个门,与百货大楼交相呼应,成为王府井大街第二颗商业明珠。
要说清楚东风市场,还得从老东安市场说起: 老东安市场,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春,是北京最早出现的一座近代商场。这地方最早是吴三桂——平西王府邸原址。依次为铁帽子怡亲王府,清末,成为曾国藩、李鸿章等重臣在京办差的落脚点。后来成了清王朝八旗练兵场。 �
当时,东安门外大街两旁有不少店铺和商摊儿,由于这一带紧挨着紫禁城,许多皇亲国戚、文武大臣都在附近置办了宅子。可是摊贩众多,经常导致道路拥挤,直接影响了达官显贵们出入宫廷。结果,住在金鱼胡同的步兵统领那桐等官员提出整顿市容、修建马路。就这样,将沿街摊贩全部都迁到东南面的八旗兵神机营的练兵场。由于邻近东安门,所以起名叫东安市场。 早在辛亥革命以前,东安市场较之北京其他市场就繁荣了。直到解放,东安市场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政治时期,无论是前清、北洋、民国还是敌伪时期,都得以保存,而且在一定时期得到了不小程度的发展。东安市场之所以能比较长时间地保持繁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北门的吉祥戏院。说明东安市场当时在北京商业的位置。1968年改制成为国企。东安市场改名为东风市场。 话又说回来,东风市场扩建后变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大房子”,绝非大厦,因为只有一层,而且十分简陋。北京《建筑志》这样记载:“该市场于1968-1969年进行翻建(改称东风市场),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为简易性混合结构。主体为4612平方米的百货大厅,迤北是1410平方米的食品厅,另有建筑面积5273平方米的四家饭馆。” 众多的小店铺消失了,变成了大厅里的一个个柜台,原来的“单干户”们统统成了东风市场的售货员,“合作化”了。尽管东风市场失去了原来东安市场的魅力,但每天的顾客仍然是乌央乌央的。当年北京就那么几处大商场,人能不多么?外地人逛北京,几乎必去王府井,到了王府井,几乎必去百货大楼和东风市场。 一进东风市场西门,有个面积很大的图书销售区,应该属于新华书店经营。那时没啥可看的书,以政治读物居多。改开后,情况才有所转变。 服装柜台,当时东风市场商品档次不如百货大楼。 糖果柜台是孩子们的最爱之一,花花绿绿的糖果令人眼馋。那时穷,肚子里没啥油水,糖果总是对孩子们很有诱惑力。 东风市场进深太大,四面都是墙,基本没有大门窗,只是开了一些天窗,所以采光不好。当时冬天还要生炉子取暖,里面总有一股劈柴与煤烟子味儿。
东风市场有四个大门:北门,西门。西门有三个,从南往北数,靠南的的西门对着百货大楼,中间的西门对着一家卖箱子的商店,靠北边的西门对面是外文书店。北门对着金鱼胡同。说是门,实际是很宽阔的大喇叭口,两侧有多家小吃店、食品店,很热闹花哨。 东风市场西门外边有个较大的水果冷饮店,一到夏天,路边就堆满了水果筐,人们可以在这里买冷饮或瓜果解渴。 1988年,市场在自身基础上组建北京第一家商业集团,并恢复“东安市场”的名称,成为东安集团下属的百货零售店。1992年东城区对1976年因地震成为危楼吉祥戏院进行改造,引发了港商对东安市场改造的兴趣。 1993年,北京东安集团与香港新鸿基地产有限公司合资在东安市场原址兴建新东安市场大厦。1998年1月新东安对外营业。集百货商场、零售店铺、电影院、餐饮娱乐、办公楼于一体,总面积达21.3万平方米,这正扩大了10倍。 为了满足老北京人感今念古的情怀,新东安市场大厦地下一层开辟了总面积2700平方米的“老北京一条街”,再现了旧时京城的民俗古风及购物情景。在明、清风格的建筑中,分别设有老字号一条街、古文化街和风味小吃街。从老北京的手工艺品制作、老艺人的表演、传统风味小吃的叫卖等各个方面,让游客体验清末民初时期北京的风土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