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微信公众号:海淀杂谈
6月30日,海淀区清河毛纺北小区4号楼,第一部电梯已经开装,起重机正在吊装建筑材料。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老楼加装电梯,需要单元全体居民都同意,如何做居民工作,是最大难点。 以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海淀区清河街道请来清华大学课题组,一户一策解决问题。半个月时间,毛纺北小区4号楼4个单元48户居民,47户签了同意书。如今,3单元已经施工,预计两周后,新装的电梯就可以试运行了。此后,毛纺北小区8栋楼54个单元加装电梯工作,将全面铺开。 老楼加装电梯,为何想到了清华大学? “年初,毛纺北小区被列入全市新阶段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试点,改造内容非常庞杂,涉及旧楼加装外挂电梯、增设立体机械车库、增加社区养老驿站等项目,专业要求高,行业技术严。单凭政府一家,推动太难。”清河街道相关负责人刘洪霞说。怎么办?借助社会力量。 早在2014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在清河地区启动了“清河实验”项目,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和实践探索,三年来在社会治理、社区营造、群众动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次,街道把“清河实验”课题组请进了毛纺北小区,给出了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新课题。 老楼加装电梯项目启动前,街道就收到了课题组送来的一份报告:关于全国各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经验和模式梳理,分析比较了不同的技术方案、居民参与模式的特点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和政策依据等。有了这份报告,各地的经验都可以参考借鉴。 整个毛纺北小区有9栋楼,其中8栋54个单元都没有电梯,试点从哪儿开始?课题组又给出了建议:4号楼。 “在遵循自下而上、居民自愿的原则下,根据之前的研究成果,课题组设计了一份有针对性的详细调查问卷,在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我们和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一起,对现有862户业主逐一进行入户调查,问卷回收率达到92.4%。”课题组协调人肖林介绍。课题组还专门针对老年人和年轻人、一层及顶层业主、老职工业主和年轻新购房业主等各个层面人群进行了深入访谈。经过统计分析课题组发现,整体而言,4号楼居民安装电梯的初步意愿最高,达到80%。“其中,3单元的同意率是100%,其它三个单元也比较高。”肖林说。4号楼因此被实施主体确定为试点中的试点。 影响一楼采光怎么办?电梯运行有噪音怎么办?透明的轿厢会不会泄露居民家隐私?老年人乘坐会不会有眩晕?运营费的收费依据是什么?……真要安装电梯,居民心中的困惑、疑虑、担心一大堆。如何消除?课题组建议把项目建设主体、实施主体、设计单位、街道、社区、居民代表召集起来,召开见面沟通会和多方联席会。正是由于搭建起了这个正式沟通平台,一方面使得居民关心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得以有效表达;另一方面也使得实施主体的项目方案在吸纳居民合理意见的基础上更为合理和完善。 为扩大代表性和参与性,社区两委吸纳课题组的建议组织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社区议事委员和监督委员,并吸纳年轻业主进来,自下而上收集反映问题和集思广益,并对议事委员和监督委员进行培训以期在老小区综合整治的全过程之中更好地发挥上下沟通、宣传动员和自我协商的积极作用。同时,社区也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年轻业主、优秀志愿者等分别建立微信群,经常把小区改造的信息推送到群里,让大家及时知情并各抒己见。 在前期大量调研和宣传、组织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共同努力,6月15日,逐户签订安装电梯同意书工作开始了。3单元仅用了3天时间,全部12户全同意。3单元率先开工。随后,1单元、2单元也全体通过。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正是有了清华大学‘清河实验’课题组的智力支持,4号楼的群众工作才能进行得这么顺利。对接下来毛纺北小区的整体改造,我们也更有信心了。”清河街道党工委书记米佳说。
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