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微信公众号:老北京城
“白水羊头”是老北京传统的风味小吃,由于味美耐嚼,又极讲究工艺,不仅京城百姓喜爱,还有不少来自天津的食客,就连梨园名角马连良、谭富英等也极为推崇。据说,抗战期间,梁实秋在重庆就思念北京“白水羊头”的美味,痴想了七八年。胜利返乡后,冬夜里听到卖“白水羊头”小贩的吆喝声,身体像触电一样,从被窝里爬出来,买了“白水羊头”大快朵颐。清《燕京岁时记》中有:“十月燕京冷朔风,羊头市上味无穷。”
据老人回忆,羊头肉一般是每年"立秋"那天上市,如果赶上"立秋"天热,只卖一天,然后再等到天凉卖。如果哪位"立秋"之后,天热也卖,来年"羊头肉"作坊不再发售此人,这是卖羊头肉的行规。 金云臻老先生在《回忆老北京》书中专门有一节写羊头肉,他写道:"北京老住户,到立秋这天,都注意着这第一声的叫卖:"啊,羊头肉呀!"意味着秋深已在眼前,给人以报亲切的季节感。
五六十年代,前门外廊房二条,有个叫“马二”的制售“白水羊头”最为有名,被人称为“羊头马”。每当夕阳西下,总能见到马老汉推着独轮车,一边吆喝,一边用弯刀削着羊头,然后撒上细椒盐花,让买者品尝。那羊头肉洁白细嫩,软嫩耐嚼,味美香郁。据说,一天只卖二十个,年年如此。
“白水羊头”的选料非常讲究,要挑选牙口在一岁左右的白毛羊(其它颜色一律不用),连耳孔、鼻孔都要仔仔细细洗净,去掉羊口中的老皮,还要将羊舌抻出,从舌根处一直刷到舌尖,然后根据老嫩程度,一只只下水煮。放入豆蔻、砂仁、大料、花椒、桂皮、甘草、茴香、香菇、葱姜等。煮羊头最讲究火候,火候适宜才能保持老嫩一致。还要把盐与花椒、茴香上锅炒黄、碾碎,用细罗筛过,吃时蘸食。
卖“白水羊头”时刀削技术像山西刀削面一样,很具有观赏性。先将羊头一劈为二,再用特别得锋利的弯刀,将最好吃的脸面肉,削成极薄的片,妙在每片都要带皮,这是绝活,一般人根本无法做到。可惜随着“羊头马”的离去,此项技术已经失传。“白水羊头”能做到这个份儿上,算得上是老北京小吃中的精品了。现在,夜市上也有卖“白水羊头”的,也有人敢打出“羊头马”的招牌,可无论是怎样制作,其味道、刀功都相差甚远,更不要提还有选料了。
羊头肉是白煮,调味全靠自制的一种香盐。"羊头马"的椒盐很有讲究,他把大盐和丁香、花椒等佐料炒黄后,碾得精细,装入一个牛角制成的容器里,牛角里放东西不易受潮跑味。"羊头马"卖羊头,每天只卖20个,多了不卖,上午煮得了,下午推着一个轱辘的小车出门,腰间挎着一个牛角,白帽白褂一尘不染。甭吆喝,老主顾们一准踩着钟点在老地方等他。他家住南横街,从南横街推到廊房三条,4点来钟,20个羊头准能卖完。
"羊头马"的绝活儿是刀工,一把一尺多长的片刀,片出的每一片都挂皮。顾客指哪儿切哪儿,那刀在他手上游刃有余,切得飞快,切出的肉薄如纸片,您拿到灯下一照都能透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