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微信公众号:海淀镇相随
说起青龙桥,不能不提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在此“隐居”的一段佳话。 程砚秋是著名的“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京)平沦陷,一次,日寇要求北平京剧界为捐献飞机演出义务戏,许多人不敢不唱,程砚秋就是不去,有人劝他不要硬顶,他说:“我不能唱这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决不会连累大家。”为了躲避骚扰,他宁可停止演出而在京郊青龙桥务农,隐居乡间。日本投降时,他极为兴奋,宣布从此开始出山演戏。但是,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使他十分失望,他再次返回青龙桥务农,直到北平解放后才重新回到城里居住。
程砚秋先生在青龙桥穿堂门胡同5号,买下一所房舍,北房三间并带耳房两间,东西配房各三间。他搬运来家具、书籍等,安置好新居后,又购买了土地十几亩,添置农具、牲畜等物,从此身穿粗布衣,身居农家院,每日粗茶淡饭,以耕田、读书为乐。他在日记里写道:“因我极喜园艺生活,与世无害。演戏生活暂停不能不另做生活,以免落得白食饭无可对天。我常感做官之无味,尤其做现代官,也极想子弟们务农,儿孙们的心理恐怕与我不同。” 在青龙桥隐居期间,他自己做饭,从早忙到晚。有朋友来探望,也是自己做饭,请吃窝窝头。夫人来青龙桥代洗衣服,程砚秋将初学乍练的贴饼子奉上,还一个劲儿地问:“好吃吗?”他学着耕地,耕了一亩,铧破了一块,又耕一亩,又破一块。损失虽大心情颇佳。人家说,他的样子“有冯玉祥之势”,他说:“冯玉祥焉有我精神!”种地需要浇水,他请人装辘轳。安装好了,程砚秋兴致勃勃地一边浇水,一边唱歌,还与安装工人一起,喝酒吃肉。
在青龙桥务农的日子,他还专心读书,从《史记》读到《清史》。几乎每天都读与古人为友。书香的清芬中显露出的闲适之情和典雅之意。他还与青龙桥的乡邻为又,通过临近的村民了解青龙桥一带的风土人情,并对一些生活极为困难的人给予资助。 程砚秋先生隐居青龙桥后,敌伪仍不放过他,常到程家“查户”,还跟踪窜到青龙桥探查。每次只见程砚秋先生扛着锄头,啃着窝窝头,查不出一点名堂,才扫兴而归。面对敌伪特务的搜查和挑衅,程砚秋先生愤慨地说:“国破家亡,个人安危又算得了什么,让他们来吧!” 程砚秋先生“耻歌寇盗学犁锄”,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与梅兰芳在上海“蓄须明志”南北辉映,一时间传为美谈。至今青龙桥的老人提起程砚秋先生,仍是赞不绝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