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北京业主的网上家园 北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小区业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淀有故事:“京密引水渠”史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18:51: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微信公众号:海淀镇相随

青龙桥下是一条自北向南流淌的河流,这就是有着京城“生命水道”之称的京密引水渠,它的前身是具有700多年历史的“白浮堰”故道。

说到白浮堰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朝廷派郭守敬巡察水利。他经过详细勘测,发现了白浮泉的利用价值,回来后便把多年对水利调查研究的成果,归纳为十一项建议,向朝廷禀报。元世祖忽必烈看了他上奏的建议后非常高兴,给予极高的评价,立即表示:“当速行之”,并下了一道特殊的命令:“丞相以下皆亲操畚锸倡工”,“待守敬指授而后行事”。

白浮堰因源自白浮泉而得名。白浮泉又名龙泉,位于昌平化庄村东龙山东麓,传说曾有72个泉眼,泉水流量大,以至“水声砰渹”,附近形成聚落称白浮村。郭守敬所修的白浮堰,“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而南,过双塔、榆河、一亩、玉泉诸水,经瓮山泊至西水门入都城”。据《元一统志》记载:“自至元三十年(1293年)峻通惠河成,自昌平白浮村之神山泉,下流有王家山泉、昌平西虎眼泉、孟村一亩泉、西来有马眼泉、侯家庄石河泉、灌石村南泉。榆河温汤龙泉、冷泉、玉泉诸水毕合,遂建澄清闸于海子之东。”《天府广记》载:“郭守敬所筑堰,起白浮村至青龙桥,延袤五十余里。”河渠沿大都北部的山脚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沿途又拦截了沙河、清河上游的水源,汇聚西山诸泉,使水量大增。河水再向东南流入高梁河,进入积水潭,并以此为停泊港。积水潭东侧开河引水,向东南流,再经金代的闸河故道向东至通州。“全长一百六十四里又一百四步”。从此,北京有了供水的命脉。

白浮堰的修建,为通惠河漕运的开通起到了决定作用。通惠河开挖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因此积水潭,包括现今的什刹海、后海一带,成为大运河的终点,商船百船聚泊,千帆竟泊,热闹繁华。在元朝中后期,每年最高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

白浮堰途径今天青龙桥一带时,此地已成聚落,为了方便与河堰东西居民的出行,在此建桥,时称青龙桥。

�元末明初,由于战乱和山洪的原因,通惠河上段从白浮村神山泉至瓮山泊的一段废弃了。到了明代清初,白浮堰几近消失。

由于白浮堰的废弃,原来经青龙桥南流之水断流,瓮山泊的部分湖水沿青龙桥北的白浮堰故道北流,经萧家河东转,汇入清河,构成万寿山北面的水系。清代伴随着大规模的园林建设,当地河道得到更多的改造。乾隆年间将瓮山泊扩建为昆明湖,玉泉山下开凿了高水湖和养水湖,以存蓄玉泉之水。为了增加昆明湖的水量,又修建了由香山、卧佛寺引水至玉泉山的石渠。也就是将瓮山泊至安河桥一段改造成为北旱河的东段,向东直通清河,以排泄来自西山、玉泉山汛期的洪水,而东西而跨河道的青龙桥也几经改建。

昔日的白浮堰之水从青龙桥下流过,由此促进了青龙桥一带经济的发展,清代成为京西海淀三镇之一,商贾云集,经贸繁荣,虽经百年的时代变迁,但其街道、建筑、民风仍然保留着古朴的风貌。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为了给北京市区提供水源,有关部门着手设计引密云水库水进入北京市区的京密运河(后称京密引水渠)方案。

京密引水渠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源自密云水库的白河主坝,流经密云、怀柔、顺义、昌平和海淀等区县,注入颐和园昆明湖,然后向南沿长河、昆玉河故道至玉渊潭的永定河引水渠,转入京城。其中的二期挖掘工程是在元代通惠河上游“白浮堰”故道的部分地段上改建而成的。

��� 青龙桥是京密引水渠上游的最后一段,当年修建时,在老青龙桥遗址东北侧不远处新修了一座单跨钢筋水泥桥,即今天所见到的青龙桥。

京密引水渠自通水以来,便源源不断地为京城输送清水,特别是从1989年开始,实现了在冬季向北京城区输送淡水,由此使之成为从季节性输水的引水渠变为全年无休输水的引水渠。因为密云水库被视为京城的一盆“生命之水”,历来有“北京市民日常饮用的三杯水中,就有两杯是通过京密引水渠输送”之说,所以也使京密引水渠有了京城“生命水道”之美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1192595503|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后网 ( 京ICP备12001442号  

GMT+8, 2024-11-16 11:51 , Processed in 0.32019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