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0年底 养老保障制度覆盖1322.3万人 2011年继续扩大覆盖面 7月12日从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推进大会上获悉,截至2010年底,已有168.5万城乡居民参加了养老保险;2011年下半年,本市还将继续扩大参保覆盖面,填补剩余8%的“死角”,到2012年实现人群全覆盖。此外,与国务院提出的2012年全国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要求相比,本市已提前3年达标。
目前,本市已建立了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无保障老年人福利养老金制度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实现了养老保障制度城乡全覆盖。
在基本养老制度方面,本市现已形成了“职工和居民”两大体系。特别是居民养老制度,北京从2008年开始率先在全国实现了两大创新和突破:首先,是为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建立养老保障制度,为全市60岁以上老年居民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福利养老金,费用全部由财政负担,此举实现了老年保障的城乡统一、标准一致。其次,建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立了“个人账户+基础养老金”的制度模式,参保农民除享受个人账户养老金外,还享受由财政支付的280元基础养老金,人均养老金水平由2007年底的100元提高到400元左右,“新农保”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参保率由2007年底的37%提高到2008年底的85%。
为使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和无缝衔接,本市又在“新农保”的基础上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老年保障制度、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以外的所有城乡居民统一纳入其中,在缴费、待遇等标准上保持城乡一致,2009年便实现了养老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
据统计,仅城乡老年保障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本市每年财政支出将近20亿元。2010年财政发放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6亿元,福利养老金15亿元。其中80%补贴资金投向了农民,仅这两项资金直接发到农民手中的就有17亿元。
截至2010年底,本市养老保障制度已覆盖1322.3万人。其中,参保城乡居民168.5万人(城镇居民9.2万,农村居民159.3万),有17.7万人已经领取了养老金,61.3万老年人享受到福利养老金。2011年又建立了待遇调整机制,并两次上调待遇水平,基础养老金达到每人每月330元,福利养老金调整到每人每月250元。
从老年保障和新农保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本市填补了制度空白。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居民的参保率为92%,因为拆迁人户分离等多种原因,还有8%的人群未参保,因此下一步就是让这些还没有参保的居民认识到参保的好处,尽快将其纳入覆盖范围,实现“人人老有所养”的目标。
此外,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方面,本市还没有实现市级统一管理。按照国家要求,下一步,本市还会制定改革方案,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目前的区县管理提升为市级管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金的调剂,减少管理风险。(袁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