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西北部温泉镇因辖区内汩汩温泉而得名。其实,这里还有一处为岁月所湮没的著书立作之地。相传约260年前,曹雪芹到如今镇政府所在地的白家疃村驻留数年,其间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红楼梦》撰写、修改之中。村落一时书墨逸香不绝。
时光荏苒,当年简陋草屋早已为时尚建筑所更迭。没变的是扑面而来的书卷气息。南邻温泉路,西临白家疃路,命名为“海淀北部文化中心”的风车造型楼群,外立面已擦拭得干干净净,只待下月底正式挂牌,迎接前来零距离感知文化的人们。
填补海淀北部文化设施空白
正午阳光倾泻到玻璃墙面,周遭草丛、绿树倒映其上,一派生机。搬运、装修的师傅们顶着烈日,进进出出,好不忙碌。
新修路面不时有洒水车辆经过,依然阻挡不了一拨拨前来“踩点”的人们。负责看守工地的老刘时不时得起身劝阻几句,一来二去,家住附近太舟坞村的黄卫岷成了他的“熟客”。“再熬上一个月,我就不用倒好几趟公交跑南部买书了。”黄卫岷说,他每隔一阵儿都会到中关村图书城淘些历史演义一类的书籍,现在就盼着建在家门口的图书馆早点开门,“听说里面藏书有上百万册。省在路上的时间可以多看两本儿。”
越来越临近的便利,源自五年前海淀区“十二五”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当时针对海淀科技企业众多的特点,区里提出要把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到科技园区。”海淀区文委主任陈静介绍说,相比全区东、南、西部区域,北部原有文化配套偏弱,加之近两年随着海淀北部新区聚集起翠湖科技园、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关村软件园等多个科技园区,在北部地区建设一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区级公共文化综合体,变得越来越紧迫。
“区里主要领导亲自推进这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北部地区再构建一个文化重镇。”陈静说,海淀北部文化中心的建成,将填补该区域大型文化设施的空白,“最终形成以国家图书馆和海淀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为中心的南部聚集区,以及在温泉镇新建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的北部聚集区,实现‘南北均等’的公共文化设施聚集区布局。”据了解,海淀北部文化中心投入使用后,将覆盖周边数十万居民和海淀北部入驻的各类高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