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
不用去医院,68岁的臧书林老人在永定路六街东社区服务站自己就完成了体检。心率、血压、血糖、血氧等8项指标,从测量到打印出结果,只用了1分钟时间。接着,检测结果自动传输给社区医院,存入电子健康档案。 给老人带来便捷的是一套高科技智能化的健康管理系统。今年,海淀区民政局、公共委联手,为全区29个街道乡镇的60个社区配备该系统,让社区老人慢病管理不出社区。
截至2011年底,海淀区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38.6万人,约占全区户籍人口的17.1%;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6.5万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6.9%。养老已经是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海淀区民政局局长南顺弟表示,目前,海淀区正在通过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着力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造一个社会和家庭合力养老的服务保障模式。
海淀区依托高科技企业的技术手段,已于全市率先开展“智慧居家养老”工作试点。
老人不用出社区,只需通过物联网,就能和医疗专家进行远程的一对一咨询。老人的病历和在社区医疗服务站检测的各项医疗数据能够及时发送给医疗专家,专家即可针对老人情况了解诊疗结果和提出诊治、指导建议。
利用高科技手段,今年下半年,海淀区还将在100多个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超市。据介绍,服务超市将把社区分散的服务资源,例如家政、小时工、送餐、超市配送、社区医疗等服务资源统一整合到一个智能平台上。老人到社区服务站的公共服务平台,刷卡、点击图标,就能申请各类服务。如果是不能自理老人,将配备PAD无线终端,老人在PAD上点击社区服务图标也能获得相应服务。
以政策为杠杆,海淀区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还鼓励社会各类服务组织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动员各类人群参与社区为老服务。
过去评“孝星”,一般当选的都是赡养老人的子女。而在最近出台的《海淀区高龄老人居家赡养鼓励支持办法》中,海淀区则明确提出,对于95周岁(含)以上老人在家中养老的,除子女外,其照料者,如保姆、家庭服务员等,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评为北京市“孝星”。
很多老年人行动不方便,需要上门服务。海淀区提出,对于年满90周岁的老人,需要小时工服务的,由社区助老服务商每月提供两次上门各一小时服务,每次收费标准为20元,政府补贴30%,另外70%可以用养老服务券支付。老人如果需要护理床、轮椅、扶手、拐杖等用具,可以从社区服务站租借。享受低保老人所需的护理设备租借费用,政府补贴70%。
另外,针对95周岁(含)以上老人的居家养老,海淀区制订了更为优待的具体措施。不能自理、半自理老人家庭,需要安装无障碍设施的给予一定经济补贴,享受低保的高龄老人免费予以安装。对于老人居家养老的,由政府聘请专业人员对老人的家庭照护者进行两次免费的一对一个性化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照护者的服务能力。
图为社区医护人员在培训居民如何通过健康管理系统进行自助体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