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微信公众号:老北京城
“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是一句颇有北京特色的歇后语,讲的是京城老字号砂锅居的一段故事。
砂锅居始建于清朝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原址在西单缸瓦市义达里清代定王府更房临街之处。主打砂锅系列,其中砂锅白肉是招牌菜。店里陈列的那口超大砂锅是砂锅居历史发展的见证,算的上是镇店之宝了。
1644年满清入关后,把一些满族特色文化也随之带入中原地区。清朝宫廷、王府有“朝祭”、“夕祭”、“日祭”的制度。祭品多用上等全猪制成。在定王府,祭祖用过后剩余的猪肉都赏给更房食用,有的更夫便拿猪肉到府外换钱。后来更夫们看到有利可图,就与曾在御膳房干过的厨师合作,在缸瓦市附近的定王府更房墙外正式开店经营起砂锅煮白肉,并取名和顺居,这便是砂锅居的前身。因店里使用的那口大锅直径有一米来长,人们习惯称为砂锅居,久而久之,和顺居不为人知,砂锅居成为店名了。
拍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砂锅居 开业初期,只是少数官员前来品尝,到清嘉庆年间,砂锅居已成为北京著名的餐馆之一,每天清晨宾客们便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当时有人写了一首诗:“缸瓦市中吃白肉,日头才出己云迟”,充分说明了砂锅居买卖兴隆的情景。砂锅居每天一头猪,不到中午就卖完了,并且在卖完后便摘掉幌子,以示停业,久而久之北京也就有了“砂锅居的幌子——过午不候”这句歇后语。
现如今大伙买东西,最怕遇到的就是仿品。民国那会儿,有人见砂锅居生意红火便打起了歪心眼,以所谓“分店”的名义诳揽顾客。砂锅居特在门面两边戳起来两块招牌:“名震京都三百载,味压华北白肉香”;“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从这两块招牌也不难看出,砂锅居对自己品牌的自信!
解放后,砂锅居为适应大众口味,增添了用小砂锅炖煮的砂锅白肉、砂锅鸡块、砂锅丸子、砂锅豆腐和什锦砂锅等砂锅菜,受到顾客欢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文化界知名人士也常到此聚餐宴客!周总理和陈毅元帅也曾到砂锅居品尝砂锅菜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