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青社区报海淀版
人脸识别取纸机,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实时监控,多媒体镜面……这就是2017年9月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的海淀特色新型公厕。
新型公厕生态智能贴心
依托中关村科技创新优势,海淀环卫中心从设计、功能和管理上对公厕进行一次全方位突破和优化升级,打造集“智能、科技、生态、舒适”为一体的海淀模式公厕。目前,已在中关村西区和万寿路甲15号院改造完成两座,前者主要服务于中关村西区的高科技人员,每天如厕人数约2000人,后者主要服务于万寿庄周边居民,每天如厕人数约1000人。
占地只有72平方米的小小公厕,其“内涵”可不容小觑。与传统公厕相比,中关村西区公厕更加智能。记者站在人脸识别取纸机前的指定位置,不超过3秒,机器便自动吐出纸巾,既卫生又能防止过度浪费。将人工智能中的机器视觉技术与公厕服务有机融合,洗手台镜子中间的多媒体面镜可播放公益宣传片等。此外,公厕实现了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控,用户一进门通过墙上的显示屏便可知晓。
环保同样是海淀特色新型厕所的一大亮点。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厕所内加装了空气置换系统和双水封浮动式防臭地漏,基本无异味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厕实施自吸式全自动水气混合工艺和微水冲技术,不管是冲水还是洗手,都能实现高效节水,最高可达50%。
家住中湾国际的陶女士告诉记者,她经常带着4岁的儿子在附近散步。因为有小孩儿,所以她对公厕卫生环境更加在意:“刚建成时我就注意到了,从外面看很干净,尤其有小孩子的专用设备,非常好,希望这样的公厕能多一些。”记者看到,公厕一侧还专门设有方便残疾人、母婴、儿童使用的第三卫生间,残疾人扶手、儿童专用马桶、母婴操作台应有尽有。注重功能提升和用户体验,厕所内还安装了夜间发光标识,增设小药箱、手机充电等服务功能。
由“解困型”向“舒适型”转变
灰、白色外墙,木棕色内壁,中关村西区的海淀特色新型公厕显得格外雅致,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为力求率先在全市实现“公厕革命”,去年,海淀环卫中心已完成海淀模式公厕实施方案。公厕整体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为基础模块、人文模块、环保模块和智能模块。在建筑外观上,以达到小环境标志性建筑为目标,以周边色彩和环境协调为标准;在统一外观格调、专有标识和海淀环卫logo的同时,在细节处进行个性化设计;在内部装饰上,突出体现海淀文化品质,将科技海淀、文明海淀、美丽海淀等元素以精致图文展现,营造特色海淀公厕文化。
未来,公厕将结合海淀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在整体功能上设计4个类型。包括智能科技型、古典园林型、生态乡村型以及经济节能型,努力推动“解困型”公厕向“舒适型”空间发展。
来源:海淀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