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29日举行的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记者关心的如何进一步解决“入园难”和“入园贵”的问题,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奕这样回答↓↓↓ 北京市如何进一步解决“入园难”和“入园贵”问题? 李奕:这是2018年重点解决的问题。“入园难”代表着学位供应不足,“入园贵”实际上已经不存在。 在第一期、第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进过程当中,市教委大力推进普惠园制,同时对学前教育收费有严格的管理,所以现在“入园贵”不是主要的问题。但是并不代表学前教育问题减少了,在新的发展时期,体现出资源不足、质量不高、普惠不够、体制不清,聚焦在这四点上,北京市针对这四点分别有了新的部署和新的解决措施。 关于体制不清问题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但是谁来保障?去年中共中央和两办发布的由国务院领导、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在这方面,特别是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作用,多方参与,实行属地化管理。 在前几周刚刚颁布的北京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当中明确了这个体制,特别把相应的责任压实到相应的区县、乡镇,同时也鼓励多元办学。所以体制不清的问题在北京以文件的方式予以明确。 关于学位不足问题确实存在着入园难的问题。三期行动计划准备采用三个办法,特别是体制管理当中提到的多元参与、多方参与。 第一是进一步扩大教育部门办园的规模,通过新建和改扩建扩大学位资源。不仅在新建和改扩建有这个力度,也包括支持优质的公办幼儿园通过租赁场地等方式举办分址、分部。支持现有有条件的幼儿园能够加强内部改造,当然前提是保障幼儿安全、保证幼儿教育质量的前提下。 第二个方面是支持其他的国有单位办园,特别是理顺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城镇街道办幼儿园的管理体制,提高市级财政为其他国有单位的办园补贴力度,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在每个街道和乡镇要通过自办或者是委托办园的方式至少办一所普惠制的幼儿园,光靠教育行政一方面是不行的。 第三是发展多样化的学前教育,包括鼓励民办机构进入办园行动,同时鼓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举办社区办园点、社区学前教育服务中心,提供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加强改善学前教育的整体学位不足的问题,来缓解当前资源的不足。 关于质量不高问题这是北京市在未来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当中更加应该关注的问题,人民群众肯定不只是需要一个学前的学位就可以,每个孩子的教育都是家里最大的事,也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所以学前教育质量问题是更核心的问题。在这方面有几点部署: 第一个措施,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2018年在几个点要特别发力。加快本科教育的教师力量的储备机制;加强学前教育教职员工准入与考核管理,强化新任教师培训,用三年时间完成对全市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全员专业培训。多渠道、多方式解决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高教师工资待遇。采取委托培养等方式,按新增学位比例培养一批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 第二个措施,是严格幼儿园的质量管理和业务指导。2018年第一季度准备出台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意见,完善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将全市各类幼儿园纳入北京市托幼园所分级分类管理范围,构建全覆盖的幼儿园质量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幼儿园办园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加强过程监管和业务监管。 第三个措施,是积极开展无证园的分类治理。 第四个措施,针对普惠不高的情况,今年市委市政府也加大了力度,特别是加大支持普惠型幼儿园的发展。前两天,从市财政和市教委的两个角度都发布了补助的范围、租金补助等,支持社会资本开办普惠型幼儿园,简化社会资本开办普惠型幼儿园的手续,同时支持普惠型幼儿园改善条件。 针对体制不清、资源不足、质量不高、普惠不高,北京市分别有政策和措施,2018年这些部署会逐步地到位,全面实施。 (首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