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业主的网上家园 北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小区业主论坛

标题: 北京海淀区将在北部地区筑巢引凤新建名校分校 均衡优质教育资源 [打印本页]

作者: 山后    时间: 2014-5-20 11:32
标题: 北京海淀区将在北部地区筑巢引凤新建名校分校 均衡优质教育资源
北京市海淀区通过高水准建校引名校入驻、让优质学校承办普通校、教育投入向薄弱校倾斜等举措,快速做大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大力推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地处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韩家川村的红英小学,距离山前地区近1小时车程。走在学校干净的塑胶操场上,校长陈淑兰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有底气,学生在我们这里接受的教育不比城里差。”如今的红英小学已经成为附近居民心中不折不扣的品牌校,学校先后接收了附近3个校区和一所幼儿园。

  红英小学的变化是北京市海淀区近年来力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然结果。海淀区教委主任尹丽君说:“近两年,我们在北部地区通过筑巢引凤,新建了一批名校分校,在南部地区通过教育联盟,让优质校整合薄弱学校,快速做大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蛋糕。”

  筑巢引凤,高水准建校引名校入驻

  海淀山前地区属于北京核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密集;山后地区即北部新区则属于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因此,虽然海淀区义务教育整体实力在全市属于一流,但义务教育资源布局整体上却存在落差。

  如何尽快让山前密集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北部地区?海淀区采取“筑巢引凤”的办法,通过新建一流的学校,引进名校入驻办高水平分校。清华大学附中永丰学校就是海淀区为北部新区筑巢引来的第一只“凤凰”。

  在这所新建学校,记者看到砖红的校园建筑风格与清华附中本部如出一辙。但内部空间更加宽敞,每一间教室里都配备了一流的多媒体电教设备。还有一个风雨操场和能容纳1500人同时就餐的餐厅。一位城区学校本部的教师在到校交流时,忍不住对学校常务副校长孟卫东感慨说:“这儿的设施跟本校的硬件一比,到底哪儿是城里哪儿是乡下啊?”

  清华附中永丰学校2013年挂牌,第一年计划招收6个班,实际招了8个班,而且本地户籍孩子的比例一下达到30%,明显高于山后地区其他学校。孟卫东说,根据清华大学和海淀区达成的协议,海淀区负责学校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清华大学则在这里投入管理团队并推行清华附中的教育理念。

  尹丽君说,根据海淀区的教育规划,在山后地区北部四镇,像清华附中这样的名校将引进9所,实现每镇至少各有一所知名小学、一所知名中学。

  教育联盟,让优质学校承办普通校

  在海淀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南部和中部老城区教育布局的调整是重中之重。对此,海淀区采取的是名校与普通校结盟,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方式。

  今年,受海淀区教委委托,首师大附中将正式承办首师大二附中,尝试区域集团化办学。今年9月开学,北京十一学校也将接收北京市第206中学和群英小学,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此外,车道沟小学也将并入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在车道沟小学原校址成立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

  首师大附中校长沈杰说,首师大附中承办首师大二附中,尝试区域内集团办学,将集中办学优势,充分拓宽学校发展空间和素质教育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优质发展。两校将逐步实现管理、招生、课程、教研等的统一,并在课程体系、办学理念、培养方式、管理模式、教研培训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

  由北京十一学校承办后,北京市第206中学和群英小学成为九年一贯制的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学校将从办学理念与实践、课程体系、育人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与十一学校实现全面对接。从今年9月份开始,新学校初一学生将实行选课走班制,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这与十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实践一脉相承。

  力促均衡,教育投入向薄弱校倾斜

  尹丽君说,海淀教育的特点是规模大、种类多,这样的区情决定了海淀教育在改革的过程中不能一刀切,既要符合教育规律,也要符合海淀的教育实际。“海淀教育的均衡必须是优质均衡,为此,我们在做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在教育投入上向薄弱学校倾斜。”

  海淀区近年来将新增教育经费的20%以上用于农村地区教育投入并逐年递增,近几年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6亿元,重点用于提高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教师工资补贴和培训费以及校园修缮改造等项目。

  目前,海淀区农村小学的日常公用经费标准比城区小学高330元,中学日常公用经费标准比城区中学高388元,农村教师的培训费每人每年高于城区教师700元。而农村地区教师的工资水平更是节节攀升。在北部新区实验中学,几位教师说起自己的收入都很兴奋:“前两年我们就比城里的同行每月多600元,实施绩效工资后,我们人均高出了900元呢!”

  由于收入比城区普通学校更高,这两年,海淀北部新区出现了明显的教师回流现象。以红英小学本校为例,30%的教师是从城区学校申请调回到山后工作的。

  尹丽君说,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在设计和推进教育改革中,在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还必须将公平的理念贯穿于招生制度改革、校长教师流动、不设重点校重点班等具体措施中。(本报记者 施剑松)

  《中国教育报》2014年5月20日第3版




欢迎光临 北京业主的网上家园 北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小区业主论坛 (http://shanhou.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