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业主的网上家园 北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小区业主论坛
标题:
可能的尴尬
[打印本页]
作者:
SHANJIAN
时间:
2011-9-9 06:50
标题:
可能的尴尬
日前,我去温泉周遍办事,发现旁边的项目根本没人住,整个小区都是空的。我去售楼处了解,标价23000,根本没卖出去。随着楼市的调控,房价已进入下降通道。房价下降不可避免(这次绝对是真的)。这不由的让我产生顾虑:回想2008年想买房时,小营周遍房价不过8、9千。可亲爱的政府忽悠出一个两限房,那时真不知道政府说话办事这么没谱。结果一等就是几年。终于等到了,等到了仅仅是政府的一份楼书。何时入住,仍是没谱!我想有可能发生的尴尬是:几年后我们真的入住了,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时的房价已经下来了。我想温泉周遍15000以下没问题,甚至更低!考虑到产权,品质等综合因素,我们花血汗钱,历近千心万苦等来的两限房可能会变成两陷房(陷里了)。我理解着急签合同业主的心情,但我提醒大家,这种尴尬有可能发生。不妨等一等,因为明年房价走势很关键!别太着急了。
作者:
wenquankaisheng
时间:
2011-9-9 08:22
有道理,还是等一等吧
作者:
加糖苦咖啡
时间:
2011-9-9 08:41
貌似两限房依然可以上市吧,再说了,你觉得房价会跌一万吗,如果跌了一万,你觉得还用讨论买个两限房亏不亏的问题嘛,讨论同步到来的,超越“次贷”的金融风暴,甚至是经济危机吧!那些贷款买了房子的人,肯定不会还贷款了,因为要还的贷款比房子的市值还要多的多,傻子才会继续还房贷!所以呢,如果房价跌了,你至多是办个长期贷款买现在的两限房,到时候一起不还款,当老赖国家银行也不会拿你有办法,如果不跌或者跌不到你说的程度,你虽然当初没买房子,现在至少也算有房子了,就知足吧!签合同早晚跟这已经没关系了,你觉得晚点签合同,开放商还是政府会给你降房价吗,没戏吧,弃购?目前就算温泉降低到16000,也比弃购划算呢,不是吗?
作者:
虫子
时间:
2011-9-9 08:58
回复
加糖苦咖啡
的帖子
两字:赞成!
普通老百姓不要想太多了,如果有钱可以随便买,也不必等两限房。我们小老百姓踏踏实实的等限价房吧。
作者:
虫子
时间:
2011-9-9 09:00
回复
SHANJIAN
的帖子
如果有钱,会尴尬。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没钱,降不到8000就不尴尬,就算降到8000,那会我们还生活么。
作者:
老赵
时间:
2011-9-9 09:26
楼主:别犹豫了。摇中温泉的号已很幸运,而且温泉的环境也好,还是坚定在温泉安家吧!
作者:
Lucky1002
时间:
2011-9-9 09:45
是啊,谁都不能预计未来
作者:
巴克
时间:
2011-9-9 10:38
坚信房价不会大降的,已经被zf忽悠很多次了,继续等,结果估计就是继续被忽悠
作者:
DYJ1481
时间:
2011-9-9 12:36
煎熬的等待。
作者:
宝执林
时间:
2011-9-9 12:56
跌了再说。建议楼猪自动退出就是了。督促kfs保证质量是要的。
作者:
景阳岗大户
时间:
2011-9-9 16:43
LZ不用那么过分担心吧,毕竟有个房子住是最重要的.我所关心不是房价,是能否真能住上,和什么时间住上而已.还有,如果熬过了2012, 我的信心会倍增...
作者:
南山
时间:
2011-9-9 20:21
楼主去买16500的商品房吧,省得等待。我等P民买8000仍觉压力大
作者:
dawenxi
时间:
2011-9-10 09:38
SHANJIAN 发表于 2011-9-9 06:50
日前,我去温泉周遍办事,发现旁边的项目根本没人住,整个小区都是空的。我去售楼处了解,标价23000,根本没 ...
23000真扯淡!现在回龙观实际成交价也不过13000.交通位置比这方便的多,还有地铁。
这的房最多也就值8000.
作者:
胖胖
时间:
2011-9-10 17:05
买房子还是是为了住,现阶段觉得这个价格我还能买得着,以后涨的多或者涨得少都不重要了。。。
作者:
阿牛
时间:
2011-9-12 12:22
呵呵,楼主少想了一招
要是房价跌倒那步田地,天朝经济该怎么样了?
作者:
灰太浪
时间:
2011-9-13 08:43
房子就算下降也不会降的那么离谱的···该怎样还怎样吧·······就算下降也肯定比两限房贵····
作者:
wyxjf
时间:
2011-9-14 17:23
不管怎么说,先有个自己的窝
作者:
不想长大
时间:
2011-9-16 12:11
如果是想长期自住的话,那么房价涨不涨,降不降,基本跟自己就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了.只是自己心里觉得不平衡罢了.
欢迎光临 北京业主的网上家园 北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小区业主论坛 (http://shanhou.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